地產商“看上了”智慧社區,新打法如何破局?
發布日期:2018-01-22??瀏覽次數:62
在此次疫情防控中,對于人車房的智能化管控達到了新的高度。據了解,目前中國的城鎮人口達到近8億,社區有16.44萬個,尤其是在復工復產期間,要對巨大的流動性人口進行管控更不是一件易事。

在疫情期間,很多城市陸續大范圍啟用智慧社區的相關技術應用落地,疫情得到及時防控,凸顯了智慧社區發展的重要性。
智慧社區利用如今的物聯網、5G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,將社區居民的“吃住行游購”等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信息,進行自動感知識別、及時傳輸和分析,實現社區管理的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、互動化和協同化。
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節點,也是城市海量數據的源泉,人員管控、社區安全、社區停車、物業管理等各類細分場景都蘊含巨大的需求,其背后就是巨大的市場。
按照國家相關部委嚴格要求,我國要在2020年,實現智慧社區50%的覆蓋。預計到2022年,智慧社區市場規模將接近萬億元。
不過,一些業內人士指出,智慧社區的發展進程受實際場景落地應用的限制很大,每個智慧社區其實都難以復制,每個場景應用就跟安防整個行業一樣,都具有碎片化需求的特征,需要從更客觀全面的角度去評價智慧社區的發展。
那么,目前智慧社區的發展現狀是如何的?地產商的陸續加入,是否能推動智慧社區的發展朝著積極良性的方向發展呢?智慧社區在落地應用時,又遇到哪些困難?有哪些企業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備受矚目?
最近,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《互聯網周刊》和 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發布的“2020智慧社區解決方案提供商TOP50”引起行業關注。
從表單來看,入榜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幾類,一類是涉及智慧社區業務的泛安防企業,比如大華、中控智慧、力維、多度、科達、狄耐克等;第二類是一些人工智能企業,如360、漢王、格靈深瞳、曠視、商湯、依圖等;第三類則是互聯網金融企業,如騰訊、平安等。
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跨界而來的企業,比如第四類的房地產公司旗下的從事地產科技研發的科技公司,如恒大智慧、碧桂園服務、萬翼科技等,第五類的物業服務公司,如樂生活、遠洋億家、彩生活等;第六類的家電行業,如海爾·海納云、小米科技、藍聯科技等。有業內人士指出,在智慧社區的未來發展中,軟硬一體化,資金投入巨大,從這個層面來看,地產公司、物業公司、互聯網公司、家電行業的優勢會比較明顯,他們的投資建設模式未來或許會以覆蓋性、廣泛性的方式落地。“地產公司旗下的科技公司,他們一方面是做研發,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,那就是集成各廠家的產品,做成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放到物業規則里面?!?/span>360城市安全集團華南區(深圳)銷售總經理縱振東對地產商入局智慧社區并不驚訝,并表示這反而會促進智慧社區更快地發展,普及率更高。縱振東表示,如今除了安防廠商以外,地產商、物業服務公司、家電、網絡設備提供商、電信運營商以及一些互聯網公司,都開始涉足甚至布局智慧社區,說明智慧社區的體量和前景都非常大。對于這些來勢洶洶的新入局者,一些安防企業表示,這并非是一場廝殺,而是一次“以人為本”的服務模式、“跨界合作共贏”的產業鏈生態的升級創新。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控智慧”)中國區系統集成事業部總經理樂富貴表示,安防行業有個跟其它行業非常不同的特征,那就是需求碎片化,這就意味著市場在短期內都不可能達到飽和的狀態。另外,新入局者對于這個行業的市場了解相對有限,不管是從軟件上,還是從硬件上,都不能跟已在行業深耕沉淀多年的安防企業相比。他也同意縱振東的觀點,新舊玩家各有所長,比如互聯網企業、地產商的平臺建設、生態建設是優勢,安防企業則是在場景應用、解決方案等方面有技術優勢,雙方在發展中進行優勢互補。“因為需求的碎片化,現在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做到100%覆蓋到社區的所有需求,所以新玩家的入局,會讓整個生態鏈越來越豐富;另外,現在行業內部,技術的同質化,需要提升差異化的服務,這同樣需要新的資源,所以我們跟阿里、騰訊等都有合作,用友好合作的方式去共建智慧社區,聚焦城市精細化管理場景,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?!?/span>力維智聯三營市場總監古超表示。CPS中安網了解到,智慧社區的概念由來已久,可回溯到20年前,1999年12月,為了規范住宅智能化建設,建設部住宅產業化辦公室出臺了《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范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》。2005年,為了促進平安城市建設,公安部提出了3111工程(安防工程),3111工程的推進,對于小區安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動作用。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5G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,國家也調整了社區管理的發展目標,2013年11月,民政部、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財政部出臺了《關于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強調各地要加強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,積極構建“智慧社區”。由此開始,我國的住宅及住宅小區建設進入新時期。另外,智慧城市相關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,同時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加速投入,讓智慧社區的發展也獲得了更多經濟、政策等的支持。但是,不少安防企業透露,智慧社區在實際的落地應用時,業內普遍覺得“風聲大雨點小”,大家基本都是在一些簡單的入口上做文章,比如門禁、道閘等等,還遠遠達不到“智慧”的程度。千丁互聯銷售總監孫銳勇認為,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來自幾個方面:? 現在“智慧”二字不值錢,隨處可見,企業基本停留在“自嗨”、“自己享受”的階段,科技有沒有真正地為終端客戶提供實用性的服務功能,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;? 施工方對于企業的產品認知不夠,了解不深,在施工時,無法完全打造企業設計的理想原樣,有的施工沒有做好后續的擴展,導致后續施工人員要把原來的系統推翻重來,造成極大的浪費;? 客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,往往是一個繁瑣的過程,做不到完全“傻瓜式”的操作,因為集成的解決方案涉及的環節太多、技術種類也多,對使用者的技術能力有要求,但目前絕大部分的社區管理者、物業管理人員,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,導致前端和終端的服務連接不上,讓智慧社區的相關產品成為擺設,難以發揮實際的作用;
? 實用性、便捷性不足,業主無法完全體驗到智慧社區帶來的便利,加上后續維護工作復雜,又涉及多個施工方,彼此推脫責任,導致維護成本加大。
當然,這也跟當時的信息技術條件、科技水平、用戶的接受度也有關系,比如從2G到4G的時代演變中,社會的整個信息化產業網絡發展,跟智慧社區的發展速度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,如今進入5G時代,AI、邊緣計算、定位等基礎技術成熟,新基建的建設契機必將給智慧社區的發展插上一對翅膀,有騰飛的機會。力維智聯三營市場總監古超認為,智慧社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,制約智慧社區發展的一個最大因素是,頂層設計缺少對管理的深刻理解,無法從管理上去驅動技術的整合。在實施過程中也會面臨很多問題,比如數據壁壘問題,各個地區、各個系統都比較閉塞,各自形成了信息孤島,在互聯互通方面信息做不到共享,從而阻礙了發展。CPS中安網了解到,力維智聯將AIoT技術全面應用到城市精細化管理領域,創新推出“城市精細化管理系統”,提升了社區智能化治理和服務水平。該系統在上?!捌謻|城市大腦”及浦東新區36個街鎮得到了全面落地應用,憑借泛在數據接入與匯聚技術,全面接入視頻與物聯感知數據,通過視頻智能分析、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化手段,結合資源整合、管理事項整合、督查提效,極大地提升了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。力維智聯三營市場總監古超介紹,該項目之所以能成功,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政府各部門的思想一致、互助協同,打破數據壁壘,實現信息共享,力維充分發揮泛在數據接入與匯聚和數據融合的核心技術、以及在城市精細化管理領域的經驗積累,建設市、區、街鎮三級管理體系,形成“組織成體系、發現智能化、管理可閉環”的城市精細化綜合管理系統。